金職大講堂第138講丨《兒科護理(案例版)》教材建設
2024-08-23 10:40:40
專家介紹
高正春 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兒科學教授、高級健康管理師、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陜西省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專家,陜西省護理學會第十屆護理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從事兒科學/兒科護理教育教學研究工作30多年。近年來,主持完成了省級教研課題2項、主要參與者完成了省級教研課題3項,主持完成的高職助產專業“兩結合+四模塊”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獲第五屆煤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在實用兒科臨床雜志、中國婦幼保健、中國婦幼健康研究、醫師進修雜志、護理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教科研論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CSCD期刊1篇、獲陜西省優秀職教論文一等獎1篇、獲第一屆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1篇;主編教材4部,參編教材3部,主編的《兒科護理(案例版)》教材先后獲第三屆全國煤炭行業優秀教材二等獎、陜西職業教育優秀教材二等獎,入選首批“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陜西省推薦首批全國性職業教育優質教材;主持完成了陜西省職業教育《兒科護理》在線精品課程1項、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兒科護理》建設項目1項。

8月17日,金職大講堂第138講開講,課程邀請到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的高正春教授,作“立足鑄魂育人,聚焦產教融合,守護兒童健康——《兒科護理(案例版)》教材建設”主題授課。

課程伊始,金職偉業總經理助理、產業學院副院長湯曌宇作本周工作總結匯報。

課上,高正春教授闡述了職業教育優質教材建設的意義,并結合《兒科護理(案例版)》教材建設歷程,分享優質教材建設經驗及思考。


高正春教授首先從國家學校層面與教師個人層面明確了建設職業教育優質教材的意義與重要性。“國家高度重視教材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教材體現國家意志,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重要載體,直接關系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和教育目標實現。”在國家及學校層面,建設職業教育優質教材有利于優化職業教育類型特征,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升職業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教師個人層面,建設職業教育優質教材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能更有效地展示、傳播其研究成果。

高正春教授以《兒科護理(案例版)》教材建設為例,著重從教材編寫理念、內容設計及舉措分享建設經驗。她倡導在教材建設的過程中,貫徹“課程思政引領方向,產教融合對接產業,校企合作豐富內容,課程建設奠定基石”的理念,強調在教材編寫中深度融合思政元素,確立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將課程教學與職業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人文關懷教育相結合的教材設計思路。談到實現課程思政引領方向具體做法,高正春教授認為可依據專業課程內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借助二維碼等形式植入相關知識點或技能點。

高正春教授認為,醫學相關專業教材建設的內容設計應對接崗位,以培養德技并修、適應相關崗位工作的專業人才為建設目標。在教材編寫的具體舉措上,她談到,一方面要重構教學內容,做到教材深入“內”化。首先明確“項目任務式”教材建設路徑,其次將兒科護理專業知識與典型工作任務相融合,最后則是將理論知識“化整為零”,融入不同的項目、任務中。另一方面,則要將重構的教材內容向學生立體化呈現,做到教材豐富“外” 顯。以實際項目為載體、具體任務為導向,詳細展示任務全流程,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資源。

課程最后,高正春教授分享了下一步教材建設的思考。一是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研究工作;二是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教材建設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三是進一步提高教材建設團隊的信息化水平;四是進一步彰顯職業教育教材的職業特色;五是進一步對接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趨勢;六是進一步推進《兒科護理》教材數字化轉型發展。

8月24日,金職大講堂將開啟第三十期第139講,課程將邀請宜春職業技術學院朱露老師,進行《金磚大賽嬰幼兒照護賽項(中職組)備賽經驗分享》主題授課。
高正春 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兒科學教授、高級健康管理師、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陜西省職業教育教材建設專家,陜西省護理學會第十屆護理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從事兒科學/兒科護理教育教學研究工作30多年。近年來,主持完成了省級教研課題2項、主要參與者完成了省級教研課題3項,主持完成的高職助產專業“兩結合+四模塊”課程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獲第五屆煤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在實用兒科臨床雜志、中國婦幼保健、中國婦幼健康研究、醫師進修雜志、護理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教科研論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9篇、CSCD期刊1篇、獲陜西省優秀職教論文一等獎1篇、獲第一屆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1篇;主編教材4部,參編教材3部,主編的《兒科護理(案例版)》教材先后獲第三屆全國煤炭行業優秀教材二等獎、陜西職業教育優秀教材二等獎,入選首批“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陜西省推薦首批全國性職業教育優質教材;主持完成了陜西省職業教育《兒科護理》在線精品課程1項、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兒科護理》建設項目1項。

8月17日,金職大講堂第138講開講,課程邀請到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的高正春教授,作“立足鑄魂育人,聚焦產教融合,守護兒童健康——《兒科護理(案例版)》教材建設”主題授課。

課程伊始,金職偉業總經理助理、產業學院副院長湯曌宇作本周工作總結匯報。

課上,高正春教授闡述了職業教育優質教材建設的意義,并結合《兒科護理(案例版)》教材建設歷程,分享優質教材建設經驗及思考。


高正春教授首先從國家學校層面與教師個人層面明確了建設職業教育優質教材的意義與重要性。“國家高度重視教材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教材體現國家意志,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重要載體,直接關系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和教育目標實現。”在國家及學校層面,建設職業教育優質教材有利于優化職業教育類型特征,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升職業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教師個人層面,建設職業教育優質教材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能更有效地展示、傳播其研究成果。

高正春教授以《兒科護理(案例版)》教材建設為例,著重從教材編寫理念、內容設計及舉措分享建設經驗。她倡導在教材建設的過程中,貫徹“課程思政引領方向,產教融合對接產業,校企合作豐富內容,課程建設奠定基石”的理念,強調在教材編寫中深度融合思政元素,確立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將課程教學與職業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教育、人文關懷教育相結合的教材設計思路。談到實現課程思政引領方向具體做法,高正春教授認為可依據專業課程內容,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并借助二維碼等形式植入相關知識點或技能點。

高正春教授認為,醫學相關專業教材建設的內容設計應對接崗位,以培養德技并修、適應相關崗位工作的專業人才為建設目標。在教材編寫的具體舉措上,她談到,一方面要重構教學內容,做到教材深入“內”化。首先明確“項目任務式”教材建設路徑,其次將兒科護理專業知識與典型工作任務相融合,最后則是將理論知識“化整為零”,融入不同的項目、任務中。另一方面,則要將重構的教材內容向學生立體化呈現,做到教材豐富“外” 顯。以實際項目為載體、具體任務為導向,詳細展示任務全流程,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資源。

課程最后,高正春教授分享了下一步教材建設的思考。一是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研究工作;二是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教材建設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三是進一步提高教材建設團隊的信息化水平;四是進一步彰顯職業教育教材的職業特色;五是進一步對接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趨勢;六是進一步推進《兒科護理》教材數字化轉型發展。

8月24日,金職大講堂將開啟第三十期第139講,課程將邀請宜春職業技術學院朱露老師,進行《金磚大賽嬰幼兒照護賽項(中職組)備賽經驗分享》主題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