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職大講堂第83講丨體醫融合背景下社區康復專業的建設思路
2023-07-18 09:02:40
講師簡介
李香蘭,中醫臨床醫學博士,運動醫學主任醫師,執業醫師,執業藥師,運動處方師,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廣東省運動防護職稱評審專家,廣東省體質健康管理協會理事,廣東省運動防護協會理事,廣東省康復醫學會老年病分會理事,廣東省冰雪學會顧問,體育保健康復專委會理事,長期從事臨床工作與專業建設及課程建設工作,完成多項省級、市級課題,在國內有影響力的雜志發表論文10多篇;每年為國家隊、省隊運動員提供康復治療,服務過的運動員在奧運會和全運會取得了金牌、銀牌成績;致力于社區康復專業的健康發展,將運動損傷治療與課程建設緊密結合,在體醫融合背景下為社區康復專業的蓬勃發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7月15日,全職大講堂第83講開講,課程邀請到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李香蘭老師作《體醫融合背景下社區康復專業的建設思路》主題授課。

課程伊始,金職偉業總經理助理湯曌宇簡要匯報了近期工作成果和主要成就。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疾病的治療、恢復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要突出解決好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發揮全民科學健身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在國家推動體醫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們也對社區康復專業發展改革之路進行了思考與探索。”課上,李香蘭老師從社區康復專業建設的思路與機制,專業改革的主要做法、成效與經驗,今后實施改革的設想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講解。

提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時,李香蘭老師表示,社區康復專業已形成校企多元共育,“理實一體教學、校內外實訓、跟崗實習”三環緊扣,“基礎技能培養、崗位技能培養、綜合技能強化、學業就業對接”四階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系統掌握中醫傳統康復、運動康復、特殊人群康復知識后,可通過考取1+X產后恢復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紅十字會救護證、運動健康指導師證書,前往產后康復機構、社區醫院與學校等地就業。”
“體醫融合是體育與醫療相結合,這種交叉和融合不僅體現在體育科學和醫學科學的交叉和融合上,還包括思想、理論等諸多方面和層次的緊密結合。”李香蘭老師強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實現職業精神融入職業技能培養的根本途徑,對此,她提出六點建議:其一,將職業精神元素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其二,強調企業經歷納入師資隊伍建設;其三,將“教學做一體”理念落實到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其四,將強化職業性實訓體現在校內學訓中;其五,將企業制度文化應用到跟崗實習中;其六,將1+X證書標準與企業崗位深度融合,培養企業技能型人才。


隨后,李香蘭老師就社區康復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團隊建設、實踐條件建設、人才培養途徑探索、教學管理與質量評價制度建設、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等方面展開介紹。她提到,要以職業活動為主體,通過融合1+X證書課程標準內容進行課程改革,形成模塊化課程體系;充分發揮校企協同育人優勢,借助一線資源,開展校內外綜合實訓;以專業群方式高質量發展專業,夯實學生未來發展。

課程最后,李香蘭老師對社區康復專業未來改革之路提出四點設想,即專業群高質量發展,賦能高水平院校建設;1+X證書制度進一步優化,深度開展校企合作;推進微課、慕課、遠程教學視頻等網絡教學資源建設;搭建社會服務網絡平臺,構建社區康復社會服務標準。
“希望各院校充分發揮自身人才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產后恢復師、運動康復師”等專業人才培養建設,建立起一支結構合理,既掌握體育運動健康知識又掌握醫學知識的綜合性人才隊伍,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
7月22日,金職大講堂將開啟第十六期第84講,課程將邀請江漢藝術職業學院徐麗蓉教授,進行《依托大賽經驗,助推專業建設》主題授課。屆時,誠邀各位行業專家、院校老師共同參與。

(掃碼回看課程)

